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 2024, Vol. 32 ›› Issue (11): 312-324.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2.0830
Dandan Wang, Wei Le(), Yawen Yang, Benhai Guo
Received:
2022-04-20
Revised:
2022-06-18
Online:
2024-11-25
Published:
2024-12-09
Contact:
Wei Le
CLC Number:
Dandan Wang, Wei Le, Yawen Yang, Benhai Guo.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Evolution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eddedness Risk[J].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24, 32(11): 312-324.
"
结构特征 | 第一阶段 (2009-2012年) | 第二阶段 (2013-2016年) | 第三阶段 (2017-2020年) |
---|---|---|---|
网络规模(主体数) | 187 | 555 | 1080 |
边数(合作关系) | 138 | 600 | 1131 |
平均度(平均每个主体的合作关系数) | 1.476 | 2.169 | 2.136 |
最大度(网络中最多的合作关系数) | 10 | 85 | 124 |
平均路径长度 | 1.536 | 2.814 | 3.885 |
平均集聚系数 | 0.807 | 0.772 | 0.726 |
网络密度 | 0.008 | 0.004 | 0.002 |
最大连通子图规模 | 12 | 131 | 268 |
子图数 | 72 | 154 | 310 |
企业占比(%) | 73.40 | 76.74 | 81.39 |
学校占比(%) | 15.43 | 10.24 | 10.47 |
科研机构占比(%) | 11.17 | 13.02 | 8.14 |
阶段名称 | 培育期 | 成长期 | |
产业发展阶段性特点 | 市场渗透率极低 | 市场渗透率低 | |
市场分散、竞争激烈程度低 | 市场集中度增加 | ||
进入壁垒低,新进者居多 | 市场竞争加剧,传统车企开始大规模进入 | ||
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高 | 产品多样性增加,质量大幅度提升 | ||
以“快速跑马圈地”为发展策略 | 技术路线多样化 |
1 |
杨磊, 侯贵生. 联盟知识异质性、知识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知识嵌入性视角[J].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2020,39(4):38-44.
|
|
|
2 |
石军伟, 付海艳. 企业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及其嵌入风险——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情境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27(11):109-119.
|
|
|
3 |
应瑛, 刘洋, 魏江. 开放式创新网络中的价值独占机制:打开“开放性”和“与狼共舞”悖论[J]. 管理世界, 2018,34(2):144-160.
|
|
|
4 |
李莉, 程露, 林海芬, 等. 创新开放度分布对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的影响:技术群体的调节作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42(05):85-99.
|
|
|
5 |
|
6 |
李莉, 林海芬, 程露, 等. 技术群体耦合对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的影响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32(1):101-112.
|
|
|
7 |
陈文婕, 曾德明, 邹思明. 全球低碳汽车技术合作创新网络演化路径研究[J]. 科研管理, 2016,37(8):28-36.
|
|
|
8 |
许秀瑞, 田善武, 王俊鹏. 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合作网络演化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20,39(10):65-73.
|
|
|
9 |
曹霞, 李传云, 林超然.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研究[J]. 科研管理, 2019,40(8):179-188.
|
|
|
10 |
刘雅琴, 余谦.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与创新集聚[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1(6):36-44.
|
|
|
11 |
宋波, 赵良杰, 徐飞. 基于网络嵌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熊彼特式发展的动力学机制[J]. 系统管理学报, 2019,28(4):615-624.
|
|
|
12 |
|
13 |
李文鹣, 张洋, 郭本海, 等.二次孵化情景下新兴产业知识网络涌现[J].科学学研究, 2019,37(4):643-650.
|
|
|
14 |
|
15 |
杨雅雯,郭本海,王丹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优化[J].科学学研究,2023,41(02):369-384.
|
|
|
16 |
张路蓬, 薛澜, 周源, 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的演化机理分析——基于中国2000-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证[J]. 科学学研究, 2018,36(6):1027-1035.
|
|
|
17 |
魏旭光, 罗宜康, 杨青松, 等. 基于多维邻近性的新兴技术创新超网络演化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 2021,40(5):56-64.
|
|
|
18 |
马永红, 张帆. 转移企业结网策略、网络结构与知识水平——基于环境不确定性视角[J]. 中国管理科学, 2017,25(2):187-196.
|
|
|
19 |
胡祖光, 章丹. 网络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的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0,28(8):1254-1258.
|
|
|
20 |
蒋军锋, 党兴华, 薛伟贤. 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模型: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的分析[J]. 系统工程, 2007,25(2):11-17.
|
|
|
21 |
王玉荣, 杨博旭, 李兴光. 多重网络嵌入、市场化水平与双元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35(16):75-82.
|
|
|
22 |
施萧萧, 张庆普. 网络嵌入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影响研究——以网络分裂断层为调节变量[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42(1):90-109.
|
|
|
23 |
|
24 |
|
25 |
|
26 |
郭宁, 郭鹏, 赵静.基于复杂网络的串联式项目群结构脆弱性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9,24(4):1-6.
|
|
|
27 |
党亚茹, 丁飞雅, 高峰. 我国航班流网络抗毁性实证分析[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12(6):177-185.
|
|
|
28 |
陈伟, 周文, 郎益夫, 等.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和风险研究——以海洋能产业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35(9):59-66.
|
|
|
29 |
张钦, 雷世豪, 王海. 过载及欠载情形下产业链网络风险级联失效的建模与仿真[J]. 系统工程, 2021,39(2):50-60.
|
|
|
30 |
刘慧, 杨乃定, 张延禄. 竞合视角下研发网络关系风险相继传播模型构建与仿真[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37(5):1313-1321.
|
|
|
31 |
魏龙, 党兴华. 基于组织-惯例的相依技术创新网络级联失效模型研究[J]. 管理评论, 2017,29(11):74-88.
|
|
|
32 |
孙天阳, 成丽红. 中国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格局演化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9,37(8):1498-1505.
|
|
|
33 |
李莉, 林海芬, 程露, 等. 内外向开放式创新非对称对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的影响[J]. 管理学报, 2020,17(10):1514-1522.
|
|
|
34 |
陆哲明, 郭世泽. 复杂网络基础理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
|
|
35 |
|
36 |
|
37 |
张延禄, 杨乃定. R&D网络风险相继传播模型构建及仿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3):723-731.
|
|
|
38 |
|
39 |
陈伟, 周文, 郎益夫. 集聚结构、中介性与集群创新网络抗风险能力研究——以东北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例[J]. 管理评论, 2015,27(10):204-217.
|
|
|
40 |
王建伟, 荣莉莉. 面向相继故障的复杂网络上边袭击策略研究[J]. 系统工程学报, 2011,26(1):1-8.
|
|
|
41 |
王聪聪, 蔡宁, 黄纯. 产业集群多层次网络结构对集群风险扩散的影响[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9(5):50-55.
|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