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基本特征与关键科学问题
    杨善林, 李霄剑, 莫杭杰, 张强, 唐孝安
    中国管理科学    2025, 33 (1): 1-13.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5.01.001 cstr: 32146.14.j.cnki.issn1003-207x.2025.01.001
    摘要344)   HTML43)    PDF(pc) (1444KB)(423)    收藏

    无论是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高端复杂产品的制造,还是登陆月球和火箭回收等高度综合性技术工程,都是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实践过程。为了支撑高端复杂产品制造等系统工程的颠覆性创新发展,本文提出了科技战略供应链这一基本概念。深入研究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能够回答高端复杂产品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如何发展演进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有哪些基本规律等核心科学问题,从而促进高端复杂产品的原始创造和创新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高端复杂产品制造等复杂系统性实践过程;其次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之间供求关系的供应链特征界定了科技战略供应链基本概念;然后在总结典型科技战略供应链发展进化过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科技战略供应链的形成机理与动态演化、要素空间与协同优化、韧性设计与风险管控、运行机制与效率提升等四大科学问题;最后从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尖端科技、主导企业、管理机制等方面给出了构建科技战略供应链的战略对策,以期推动我国科技战略供应链建设,助力我国科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管理科学变革:内涵特征、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
    陈晓红, 许冠英, 徐雪松, 易国栋, 唐加乐, 刘天朔
    中国管理科学    2025, 33 (1): 14-21.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4.1286 cstr: 32146.14.j.cnki.issn1003-207x.2024.1286
    摘要265)   HTML9)    PDF(pc) (1444KB)(212)    收藏

    新质生产力以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着管理科学发生深刻变革。本文从理论层面和实践领域,系统阐述了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管理科学面临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其洞察性、敏捷性、普适性和融合性等显著特征。进而深入分析了当前管理科学存在的技术创新与理论发展之间不对称性、理论与实践之间断裂以及管理策略适配性等主要挑战和成因。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以“一核心、两基础、三原则、四支柱、五方向”为目标的新质现代管理科学发展框架,并从如何构建新质现代管理体系模型、深化基本概念、完善核心原理、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探讨了其发展路径,以为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提供可行思路和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大数据驱动的复杂系统管理情景建模:技术与流程
    王海燕, 盛昭瀚
    中国管理科学    2025, 33 (1): 22-33.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4.2083 cstr: 32146.14.j.cnki.issn1003-207x.2024.2083
    摘要330)   HTML31)    PDF(pc) (1658KB)(405)    收藏

    为了破解复杂系统管理活动中的复杂整体性,基于管理活动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任何一个时间点上都有情景的生成与演化这一特征,以情景作为抓手,通过对复杂系统管理情景建模再现复杂系统过去的情景、重构复杂系统现在的情景、预测复杂系统将来的情景,为复杂系统管理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基于大数据和情景在学理上的同一性,分析了大数据驱动复杂系统管理情景建模的概念与内涵,明确了大数据驱动的复杂系统管理情景建模就是大数据驱动实现复杂系统管理情景模型化这一理念。从观测或实验手段采集或记录获得的大数据构成的情景数据集入手进行逆向建模,提出了这一建模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情景结构化、情景数据的大数据化、核情景提炼、情景耕耘、情景校核和联邦式建模6大类关键技术,设计了探索性分析-概念情景构建-数据情景构建-核情景构建-计算情景构建-情景生成与校核这一具体建模流程,为复杂系统管理情景建模的实施和应用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韧性城市运营管理:新兴研究热点及其进展
    吴鹏, 王琦, 霍红, 刘作仪
    中国管理科学    2025, 33 (1): 34-51.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3.1737 cstr: 32146.14.j.cnki.issn1003-207x.2023.1737
    摘要282)   HTML21)    PDF(pc) (1915KB)(475)    收藏

    在城市风险增加和政府政策推动的双重背景下,韧性城市的建设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运营管理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韧性城市运营管理旨在运用复杂运营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提升城市风险应对能力,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为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基于2013-2023年国内外韧性城市运营管理相关文献,结合韧性城市运营管理内涵,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归纳出韧性城市运营管理的交通管理、物流管理、水资源与能源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和智慧发展六大主要研究领域,总结了各领域的研究进展,提炼出韧性城市运营管理研究的关注热点,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相关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自在、自证到自为的中国本土管理学
    郭宇宽, 张宏云, 冯耕中
    中国管理科学    2025, 33 (1): 52-61.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4.1032 cstr: 32146.14.j.cnki.issn1003-207x.2024.1032
    摘要203)   HTML20)    PDF(pc) (764KB)(221)    收藏

    管理学是中国学科体系第12个学科门类,以往的学科认识往往没有把本土管理学的发展作为一个完整贯通的历史过程来审视,特别是将1978年以前的学科建设视为“未萌芽阶段”,造成本土管理学科自我认识的断裂和偏差,影响学科价值的发挥。本文以学科民族志方法梳理更加完整的学科发展理路,还原了包括钱学森、汪应洛等众多前辈的连续努力,认为中国本土管理学独特的历史过程培育了独特的学科张力,具有可以转化为学科动力的积极意义,可以延续一条自在、自证到通向自为的血脉连贯的完整发展道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风险科学:一门新的跨学科科学
    李建平, 徐伟宣, 吴登生
    中国管理科学    2025, 33 (1): 98-110.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4.1264 cstr: 32146.14.j.cnki.issn1003-207x.2024.1264
    摘要427)   HTML62)    PDF(pc) (699KB)(772)    收藏

    风险分析作为当今经济社会至关重要的技术工具,已在能源、金融、自然灾害及应急等诸多领域展现其显著的应用价值。尽管如此,风险分析尚未被广泛地认为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其相关理论与方法仍散布于不同学科领域,缺乏系统性整合与体系化发展。此外,基于概率与损失建模的传统风险分析方法相对狭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现代社会及系统中风险的多元性与复杂性。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近年来风险分析领域涌现的新思想与理论,倡导构建“风险科学”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科学。通过深入剖析风险科学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本文提出了一个系统的风险科学框架体系,并综述了风险理解、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感知、风险沟通及风险控制六个子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本文旨在融合前沿的风险管理理念,整合风险分析和管理领域的知识与方法,推动构建更为完善、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营销变革
    石峰, 杨扬, 袁韵, 贾建民
    中国管理科学    2025, 33 (1): 111-123.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4.1913 cstr: 32146.14.j.cnki.issn1003-207x.2024.1913
    摘要454)   HTML67)    PDF(pc) (908KB)(1035)    收藏

    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企业新的实践和营销模式,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方式,使得营销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历着一场颠覆性变革。为了揭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营销变革,本文基于近年来AI与营销科学等交叉领域的代表性文献,首先划分出AI与营销领域结合的萌芽、发展和深化等渐进式三阶段;然后提出了“AI认知—AI赋能—AI互动—AI集成”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结合该框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构建更具解释力的AI采纳模型,开发公平的AI定价算法,探索AI互动中的消费者心理机制,和设计有效的人机协作管理机制等,以期推动人工智能和营销交叉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