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 网络构建及其结构特征
2.1 数据收集与阶段划分
2.2 网络构建及结构特征
表1 三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产业发展阶段性特点 |
结构特征 | 第一阶段 (2009-2012年) | 第二阶段 (2013-2016年) | 第三阶段 (2017-2020年) |
---|---|---|---|
网络规模(主体数) | 187 | 555 | 1080 |
边数(合作关系) | 138 | 600 | 1131 |
平均度(平均每个主体的合作关系数) | 1.476 | 2.169 | 2.136 |
最大度(网络中最多的合作关系数) | 10 | 85 | 124 |
平均路径长度 | 1.536 | 2.814 | 3.885 |
平均集聚系数 | 0.807 | 0.772 | 0.726 |
网络密度 | 0.008 | 0.004 | 0.002 |
最大连通子图规模 | 12 | 131 | 268 |
子图数 | 72 | 154 | 310 |
企业占比(%) | 73.40 | 76.74 | 81.39 |
学校占比(%) | 15.43 | 10.24 | 10.47 |
科研机构占比(%) | 11.17 | 13.02 | 8.14 |
阶段名称 | 培育期 | 成长期 | |
产业发展阶段性特点 | 市场渗透率极低 | 市场渗透率低 | |
市场分散、竞争激烈程度低 | 市场集中度增加 | ||
进入壁垒低,新进者居多 | 市场竞争加剧,传统车企开始大规模进入 | ||
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高 | 产品多样性增加,质量大幅度提升 | ||
以“快速跑马圈地”为发展策略 | 技术路线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