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基于非参数估计框架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最优投资组合
    姚海祥, 李仲飞
    2014 (1):  1-9. 
    摘要 ( 2258 )   PDF(945KB) ( 2438 )  
    本文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和非参数估计框架研究了最优投资组合选择问题。和以往大多文献假定资产收益率服从某些特定分布不同资产收益率的分布类型无需作任何假设。首先在一般效用函数下,利用组合收益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核估计给出了期望效用的基本非参数估计公式,并建立了期望效用最大化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基本框架。然后,在投资者具有幂效用函数的假定下,给出了期望效用具体的非参数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求解最大期望效用的数值算法。最后,利用中国证券交易所11支股票日收益率的真实数据给出了一个数值算例。本文提出的非参数估计框架具有一般性,还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各种现实条件下(如各种现实不等式约束和具有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无穷状态转换模型的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分析
    蔡伟宏, 唐齐鸣
    2014 (1):  10-19. 
    摘要 ( 1885 )   PDF(1719KB) ( 1961 )  
    本文建立一个状态数目由数据决定的马尔可夫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用贝叶斯方法推断模型参数,并利用基于Gibbs分块采样的MCMC方法做逼近。然后本文用此模型和估计方法分析上海A股市场周收益率,结果发现,我国股票市场最可能存在5个不同的状态,状态间的区分首以波动性大小不同为标准,股市除了在初期波动性极小外,从1992年4月开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各阶段股市均在三个状态之间转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Esscher变换的巨灾指数期权定价与数值模拟
    程铖, 石晓军, 张顺明
    2014 (1):  20-28. 
    摘要 ( 2018 )   PDF(1501KB) ( 1595 )  
    巨灾指数期权是最重要的巨灾衍生工具之一,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巨灾指数期权在我国推广的一个主要技术障碍是,在信息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对巨灾指数期权进行快速的定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sscher变换的巨灾指数期权定价的解析表达公式,区别于以往文献采用亚式期权或随机时间变化的方法。这个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反映巨灾指数的跳跃性、两部性(损失期和延展期)、上界性特点。同时,Esscher 变换的无套利等价性也赋予该方法坚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好的延展性,可以使用多种分布过程。首先,具体给出漂移泊松、漂移伽马和维纳过程条件下的巨灾指数期权定价公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Black-Scholes公式结果及巨灾指数历史数据的对比,认为基于漂移伽马过程的定价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巨灾指数的特点。最终,指出了巨灾指数的开发和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中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疏忽的最优投资决策
    冉朝, 王源昌
    2014 (1):  29-36. 
    摘要 ( 2012 )   PDF(839KB) ( 1600 )  
    研究存在获得、吸收和处理信息的成本时代表性消费者的最优消费和投资决策问题,结果显示成本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仅选择在特定时间更新其决策,且在两相邻决策日间保持疏忽。这种理性疏忽的行为特征将直接影响投资决策,进而产生有限参与、处置行为和高储蓄率等现象。模型明确了成本、财富水平等因素对于投资者的消费、投资决策的影响途径及程度,为如何针对不同投资群体合理引导其消费、投资行为以及健全资本市场机制、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同时通过比对相关研究结果,侧面论证了中国市场主要以短期疏忽投资者为主,为研究摩擦市场中的资产价格异动及信息时滞下的政策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边不确定性条件下制造商质量投资与零售商销售努力决策
    石岿然, 盛昭瀚, 马胡杰
    2014 (1):  37-44. 
    摘要 ( 1813 )   PDF(1671KB) ( 2029 )  
    已有研究较少同时考察供应链中制造商产品质量信号传递和零售商销售努力调整的问题。本文考虑零售商通过努力水平改变市场需求,且制造商分摊一定比例销售努力成本的情形,制造商在决定进行质量投资后,双方对制造商能否成为高质量类型各有不同的信念,零售商只能通过观察制造商提供的契约来修正关于制造商类型的信念,并确定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努力水平。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双方的质量投资决策、销售努力决策、定价决策以及成本分摊比例。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质量投资成本的情形下,制造商的质量投资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为了激励零售商付出最优促销努力水平,销售契约中规定销售成本分摊比例与惩罚措施,由于讨价还价的存在,实际的销售成本分摊比例小于对制造商最有利的成本分摊比例。对零售商而言,制造商承担的销售成本分摊比例并非越高越好,这意味着如果超过一定范围,制造商的成本分摊反而会损害零售商的利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装时间与次序相关的生产调度干扰管理研究
    刘锋, 王建军, 饶卫振, 杨德礼
    2014 (1):  45-54. 
    摘要 ( 1794 )   PDF(1749KB) ( 1625 )  
    在安装时间和次序相关的单机调度问题中,为应对突发性的工件优先级变动造成的影响,构建了双目标重调度模型。原目标为生产的流程时间,扰动目标为工件的加工次序扰动。针对模型中的双目标,设计了基于有效解的两阶段混合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在原目标和扰动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混合算法第一阶段里,基于任意单个工件次序变化将双目标问题转化成单目标TSP问题,利用最近邻域和插入混合求得单目标问题的若干解,构成初始种群。第二阶段中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在处理多目标问题上的优势,对初始种群进行扩展搜索,最后输出问题的有效前沿。通过数值试验运算比较分析若干针对有效解集的指标,验证了混合算法求得的解集在多样性和临近性上要优于单纯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该混合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具有安装时间的加工次序扰动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糊供求条件下应急物资动态调度决策研究
    王海军, 王婧, 马士华, 杜丽敬
    2014 (1):  55-64. 
    摘要 ( 2333 )   PDF(1206KB) ( 1856 )  
    围绕大规模突发事件应急的特点,在供应点、集配中心到需求点的三级供应网络的基础上,研究了模糊供求条件下的多模式联合调运的应急物资动态调度问题。首先建立了在需求满足率最大化的基础上,以总运输时间和应急成本为目标的带序关系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考虑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两种供求关系,对于供不应求的物资,下一周期将优先配给。另外,采用最可能值法确定模糊数的权重和置信水平,采用平均权重法将三角模糊数转化为确定值,给出了去模糊化的策略和具体算法。通过决策者对运输时间和应急成本的动态赋权,提高了模型的柔性。最后以汶川地震为背景,设计仿真实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PL参与的时变需求变质品三级供应链模型
    陈晓旭, 王勇, 于海龙
    2014 (1):  65-73. 
    摘要 ( 1880 )   PDF(925KB) ( 1785 )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企业将一些业务如运输等外包已经成为参与当今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和趋势,因此考虑包含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3PL)的供应链更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但是现有文献很少考虑3PL对包含时间因素的变质品供应链模型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3PL的时变需求变质品三级供应链模型,并运用动态博弈理论求解了该模型的分散式下的均衡解。研究表明与制造商单独承担运输费用相比,由3PL承担运输费用使得产品的订货周期缩短,订货量减少。通过对比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下的最优解,研究发现考虑系统总体利润情况下,集中式决策的方式不能使该供应链达到协调。最后给出算例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生产系统设施规划问题研究
    李辉, 朱连宇, 齐二石
    2014 (1):  74-83. 
    摘要 ( 1964 )   PDF(1812KB) ( 1740 )  
    设施规划问题主要研究生产设备的布局规划,从而减小厂区内的物料搬运成本。一个有效的设施规划有利于生产过程中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制造企业需不断对设施布局进行重新规划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产品需求量的影响,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一问题便需要用多阶段设施规划(MFLP)的方法来解决。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和蚁群算法(HACO)来解决带有财务预算约束的多阶段设施规划问题,并将此方法与其他一些典型的启发式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HACO算法是求解带有财务预算约束的MFLP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比价行为下双渠道定价及协调策略研究
    申成然, 熊中楷, 晏伟
    2014 (1):  84-93. 
    摘要 ( 2595 )   PDF(2030KB) ( 2787 )  
    本文针对比价行为下部分消费者优先在网络渠道购买产品的现象,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及协调策略问题。通过比价消费行为对消费者进行了划分,构建了单渠道和双渠道的供应链决策模型,运用博弈理论求得单(双)渠道情形下产品在零售渠道的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网络渠道的销售价格,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收益,并通过数值算例对供应链各方的定价决策及利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消费者的存在使得零售商收益受损,渠道冲突加剧。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网络消费者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设计了协调机制,实现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限时域内部分缺货的变质品生产-定价策略研究
    段永瑞, 李贵萍, 霍佳震
    2014 (1):  94-103. 
    摘要 ( 1930 )   PDF(1098KB) ( 1822 )  
    研究有限时域内对变质产品同时安排生产计划和制定定价策略的问题。有限时域被划分成同等长度的多个周期,产品以固定的生产率间歇生产,并以固定的速率发生变质。需求同时依赖于时间和产品价格,在每个周期内都允许缺货且短缺量部分延迟订购。目的是要寻求一个使有限时域内系统的平均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在算例中,分别讨论了需求随时间增大和减小两种不同的需求模式,采用Box复合算法,通过数值计算求得相应的最优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分析表明:对于成长期或销售季初的产品,系统应采用“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方式;而对于衰退期或销售季末的产品,应采用“大批量小批次”的生产方式。此外,不同类型的产品在不同需求模式下的定价策略有所不同:对于有限时域较短或变质率较高的产品,处于衰退期或销售季末的定价要低于成长期或销售季初的定价;相反,对于有限时域相对较长或变质率较低的产品,在衰退期或销售季末的最优定价要高于在成长期或销售季初的定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布决策环境下生产-分销协同计划研究
    蒋国瑞, 李强, 何喜军
    2014 (1):  104-109. 
    摘要 ( 1974 )   PDF(869KB) ( 1823 )  
    针对分布决策环境下因信息不对称使得供应链协同计划求解困难及难以达到全局最优的问题,本文利用多层规划理论和方法构建一个供应链生产-分销协同计划模型,采用模糊交互式协商和遗传算法的优化求解方法对协同计划模型进行求解。该方法求解的结果是一组满足约束条件的满意解,各节点企业根据自身偏好和约束信息决定是否接受该满意解,或者修正各自目标满意度隶属函数重新求解。决策过程具有一定的柔性。最后通过算例给出供应链生产-分销协同计划满意解的求解过程,对文中所建立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有效地说明和验证。求解结果说明该模型和协商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供应链生产-分销协同计划的求解和冲突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性量折扣方案下团购策略对渠道绩效的影响
    陈敬贤, 马志强, 孟庆峰
    2014 (1):  110-119. 
    摘要 ( 1993 )   PDF(1723KB) ( 2237 )  
    以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两个寡头零售商的分销渠道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正常运作情形和需求突变情形下研究了团购策略对于渠道绩效的影响。通过对正常运作情形下的零售商单独购买策略和团购策略建立非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两种策略所对应的纳什均衡解的性质,比较了单独购买和团购策略下均衡战略的区别,并总结了团购策略对于渠道及其成员最优利润的影响。另外,还就对称性零售商和非对称性零售商的纳什均衡战略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了量折扣系数及零售商运作效率差异对于纳什均衡战略及其支付的影响。然后,考虑渠道面临需求突变的情形,重点分析了团购策略应对需求突变的效率。研究表明:(1)正常运作情形下,团购策略可能使得渠道绩效得到改善,但若零售商为非对称的,这一结论并不总是成立;(2)需求突变情形下,通过合理设置零售商承担偏离成本的比例,团购策略总能使得渠道绩效得以改进;(3)团购策略有益于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入自有产品对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
    曹宗宏, 刘文先, 周永务
    2014 (1):  120-129. 
    摘要 ( 1683 )   PDF(1381KB) ( 1891 )  
    随着零售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零售商采用自有产品营销战略。在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的供应链中,本文首先假设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估值服从均匀分布,分别在一体化、分散式和协调式供应链系统下给出了零售商引入自有产品的条件,分析了其对双方决策和利润的影响。随后,本文假设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估值服从正态分布,通过算例分析了引入自有产品对双方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提供自有产品作为一种策略,迫使制造商降低品牌产品的批发价格,削弱因双方独立决策而导致的“双重边际效应”,使得他在分散式供应链和协调式供应链中都能获利,但对制造商总是不利。在正态分布的情形下,引入自有产品在分散式供应链中对制造商有利,但在协调式供应链系统中,对制造商不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发/制造/营销跨职能整合与新产品开发:产品创新性的差异效应研究
    秦剑
    2014 (1):  130-138. 
    摘要 ( 1882 )   PDF(823KB) ( 2070 )  
    本文考察了研发/制造/营销跨职能整合的前端驱动要素及跨职能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升机制。结果表明:联合创新激励、高层管理者支持、产品开发正式化和产品开发动态性是增强跨职能整合有效性的重要前因变量,跨职能整合提升了产品线协同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产品线协同和新产品开发有助于增加企业市场绩效,而产品创新战略则在以上路径关系间发挥了差异效应影响。当企业开发低创新性产品时,高层管理者支持和产品开发正式化对跨职能整合的驱动效应以及产品线协同对企业市场绩效的促进作用要更大,而当企业开发高创新性产品时,联合创新激励和产品开发动态性对跨职能整合的正向影响以及研发/制造/营销跨职能整合对产品线协同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驱动效应则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内容产品消费扩散与模仿的空间模式——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计量研究
    刘霞, 董晓松, 姜旭平
    2014 (1):  139-148. 
    摘要 ( 1976 )   PDF(845KB) ( 1802 )  
    数字内容产品具有非实物特征,其网络生产与交易几乎不包含地理距离成本,因而企业需要认识其扩散模式,重新制定与传统方式不同的全域营销策略。此研究借助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某类数字内容产品的省级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从消费扩散角度检验了其在网络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固定效应。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包括,数字内容产品的网络销售并没有因为物理距离的消失而失去其空间相关性,消费者之间的模仿行为是驱动区域内产品扩散的直接动力,此外,相邻区域间的消费存在着同步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