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5-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双斜率因子动态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及其应用
    沈根祥, 陈映洲
    2015 (10):  1-10.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10.001
    摘要 ( 2825 )   PDF(1949KB) ( 2465 )  
    利率期限结构是利率产品定价的基础和核心,对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债券市场的特点,本文对动态Nelson-Siegel模型进行扩展,引入第二个斜率因子,构造双斜率因子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增强收益率曲线近端的静态拟合和动态预测能力。本文提出的模型嵌套了动态Nelson-Siegel模型,是对动态Nelson-Siegel模型的实质性推广,极大似然比检验证明了第二个斜率因子引入的必要性。本文以状态空间模型的卡尔曼滤波构造样本似然函数,采用双折线优化算法计算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基于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收益率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双斜率因子模型能够显著改善动态Nelson-Siegel模型对收益率曲线近端的拟合能力,同时对短期预测能力也有改善。此外,第二个斜率因子反映出宏观经济活动对利率期限结构的滞后影响,扩展后的模型能捕捉我国利率期限结构更多的动态变化特征,给相关主体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金融高阶矩建模:基于Generalized-t分布和Gram-Charlier展开分布的比较研究
    黄卓, 李超
    2015 (10):  11-18.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10.002
    摘要 ( 2098 )   PDF(1290KB) ( 1714 )  
    动态时变高阶矩是金融收益率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对比研究了主流的Generalized-t分布(GT)和Gram Charlier Expansion分布(GCE)在GJRGARCH模型下对动态高阶矩的拟合能力和Value-at-Risk的预测能力。基于2005-2014美国标普500股指和中国沪深300股指日收益率的实证结果显示,收益率的条件高阶矩存在显著的时变性和持续性,其中偏度参数的持续性参数达到0.9以上。从各种统计指标综合来看,这两种方法都具有较好的实证表现。尽管GCE分布具有某些高阶矩建模的便利性,GT分布的实证拟合能力更强,对极端概率Value-at-Risk的样本外预测也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频波动率矩阵估计的比较分析——基于有噪非同步的金融数据
    赵树然, 姜亚萍, 任培民
    2015 (10):  19-29.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10.003
    摘要 ( 2157 )   PDF(1800KB) ( 2708 )  
    基于高频数据的波动率矩阵估计可有效解决传统低频估计面临的种种瓶颈问题。然而,由于受非同步和微观结构噪声等的影响,传统的高频波动率矩阵估计会产生艾普斯效应,并偏离其理论值。本文主要考虑非同步逐笔高频数据的三种同步化方法和五种传统已实现波动率矩阵的纠偏降噪方法,并从数值模拟和沪深股市的实证分析两个角度对两类方法分别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更新时间同步化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数据信息,传统未纠偏的已实现波动率矩阵具有艾普斯效应,其偏差较大,多变量已实现核估计、双频已实现波动率矩阵估计、调整的已实现波动率矩阵估计的纠偏降噪效果较好,事先平均HY估计和HY估计相对表现较差。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领域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方法上的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及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
    欧阳红兵, 刘晓东
    2015 (10):  30-37.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10.004
    摘要 ( 2468 )   PDF(1178KB) ( 4391 )  
    采用最小生成树(MST)和平面极大过滤图(PMFG)方法构建和分析金融市场网络可以动态识别金融网络中节点的系统重要性,而利用最小生成树的唯一性可以全面而直观地显示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我们通过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的实证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特别是最小生成树方法对系统性风险传导潜在路径的识别以及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直观而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最小一乘准则的上证指数突变点研究
    周影辉, 倪中新, 朱平芳
    2015 (10):  38-46.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10.005
    摘要 ( 2166 )   PDF(1185KB) ( 2207 )  
    很多研究表明,上证指数序列既有结构突变的特征,也有厚尾的特征。但大部分现有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其厚尾特征对变点估计的影响。本文基于最小一乘准则提出了一个估计厚尾数据中变点的方法。模拟研究表明,当数据具有厚尾特征时,基于最小一乘准则的变点估计比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估计有效。对上证指数的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一乘准则估计出的变点能更好地描述中国股票市场的结构突变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变量选择和遗传网络规划的期货高频交易策略研究
    陈艳, 王宣承
    2015 (10):  47-56.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10.006
    摘要 ( 2292 )   PDF(2288KB) ( 4232 )  
    高频交易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炙手可热,股指期货的推出、融资融券和转融通业务的开通,使得我国高频交易市场初现端倪。本文立足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基于LASSO变量选择方法和遗传网络规划的期货高频交易策略。该策略首先使用LASSO从众多技术指标中,选出极少数最有效的指标作为判断函数,然后通过一种进化算法遗传网络规划来搜索合适的买点和买点,从而构建交易策略,并以黄金、铝和橡胶期货的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为例进行回测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与最优子集法相比,LASSO方法在不降低预测精度的情况下,选出的指标数量最少,且均集中在趋势指标和震荡指标中。第二,通过结合遗传网络规划模型与Q强化学习法,搜索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构建出适合于衍生品市场的简洁有效的交易策略,且在不同品种的期货交易中均超越了"买入并持有"策略,并获取超额收益,在量化投资领域充分体现了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碳背景下政府行为及供应链合作研发博弈分析
    张汉江, 张佳雨, 赖明勇
    2015 (10):  57-66.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10.007
    摘要 ( 2141 )   PDF(1203KB) ( 2654 )  
    研究了在低碳化背景下,考虑政府征收碳税的纵向供应链最优减排问题。通过建立供应链无减排研发、单独减排研发以及合作减排研发三种模型,采用逆向求解法,首先制造商制定最优减排量,然后供应链参与者决定各自的价格并得到各自的最优利润。通过对均衡结果分析得出,供应链合作研发的最优减排量大于单独研发最优减排量;供应链最优减排量与研发成本系数成负向关系,与分担比例成正向关系。最后用数值分析法证明了,制定合理碳税税率不仅促使最优减排量达到最大值,并且有利于供应链合作减排研发。最后联系实际为政府制定合理碳税税率,以及企业如何实现节能减排供应链协调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信息更新的两阶段鲁棒-随机优化调配模型研究
    陈涛, 黄钧, 朱建明
    2015 (10):  67-77.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10.008
    摘要 ( 2660 )   PDF(1031KB) ( 2122 )  
    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应急决策过程的灾情信息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从而使得整个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决策都必须随信息更新而不断调整,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为背景提出了基于信息更新的资源调配决策问题。文章结合灾情信息更新的特征,给出了应急救援响应的阶段划分;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两阶段鲁棒-随机优化模型,通过虚拟储备库点及虚拟临时分发中心点的设计,实现了第一阶段调配结果对第二阶段调配决策的后效性调整决策;根据鲁棒优化及随机优化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原始-对偶及L-Shaped Method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CPLEX软件编程求解,并进行情景生成下的算例分析,与其他方法比较分析,证明了文章所设计的模型在灾情信息更新下的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险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控制对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项目经理和用户代表的双重视角
    刘敏, 刘汕, 张金隆
    2015 (10):  78-87.  do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10.009
    摘要 ( 1986 )   PDF(1155KB) ( 1727 )  
    虽然当前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实施的成功率仍然不容乐观。项目干系人缺乏准确的相互认知和角色定位,以及风险与控制的关系无法有效处理是导致项目绩效偏低的重要原因。为了从不同视角探索风险和控制对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绩效的共同作用,通过对65位项目经理和63位用户代表所经历的128个项目的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技术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对信息系统项目绩效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项目经理认为正式控制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而用户代表认为非正式控制的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项目经理和用户代表均认为组织风险和技术风险会减弱正式和非正式控制对绩效的有效作用。因此在控制方式的选择和组合上不仅要基于项目自身的特点,而且要基于干系人的角色。同时,信息系统项目绩效并非单纯由成功或失败因素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两类因素的均衡程度。研究结论为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控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